作者:登報易
中國報紙類型的歷史發展
長期以來,有關報紙形態或類型的論述散見于新聞史著作,讓人難以全面把握其演進軌跡。本文在吸取有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報紙概括為宗教報紙、商業報紙、政論報紙、機關報、晚報、專業報、都市報幾種形態或類型,并對各類報紙的歷史沿革與內容特色作了全面的描述與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洞察我國報業發展的歷史脈絡。
作為新聞紙,報紙是現實生活的真實記錄,是社會風云的歷史見證,是時代精神的鮮活體現。因此, 報紙的內容總是與時俱進的。與之相適應的是,報紙的形態或者說類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長期以來,有關報紙形態或類型的論述散見于新聞史著作, 讓人難以全面把握其演進軌跡。因此,本文在吸取有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中國報紙形態或報紙類型的歷史沿革作一全面的描述與分析,以便更好地洞察我國報業的歷史發展。據現有材料,中國報紙起源于唐朝的“進奏院狀”(或稱“狀報”、“報狀”、“上都留后狀”、“留邸狀報”、“邸吏狀”、“報”),宋朝發展為“邸報”(或稱“進奏院狀報”、“朝報”、“邸狀”、“邸吏狀”、“邸吏狀報”),“邸報”在明清兩朝又有所發展(或稱“邸抄”、“邸鈔”、“閣抄”、“科抄”、“京抄”、“朝報”、“京報”等) ,但始終都是“官報”形態。其內容主要是皇帝的詔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軍事消息等。宋明清三朝,出現過民間辦報,如宋朝的“小報”、明朝出現的“抄報行”、清朝出現的“小報”(或“提塘小報”、“小抄”),但始終受到統治者的嚴厲禁止,并未真正發展起來,只是“官報”的補充形態。[1 ]以邸報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報紙并非現代意義上的報紙,不在本報告的討論范圍之內。
傳統上,除古代報紙外的中國報紙被劃分為三個歷史時期: 1815 年至五四運動前為中國近代報紙,五四運動以后至1949年10月前為中國現代報紙, 1949年10 月以后至今為中國當代報紙。這是一種基于政治歷史的報紙分期。如果從報紙特性本身來看,這三個歷史時期的報紙都是現代意義上的報紙。整體上,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報紙類型或形態的歷史發展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宗教報紙的創辦與發展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報紙,起源于外國傳教士創辦的中文報紙。1815 年,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米憐在馬六甲創辦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在東南亞華僑中散發,并有一部分傳入廣州。這是第一份用中文出版的近代報刊。由此開始,至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外國人在東南亞、香港、澳門和廣州等地先后創辦了6 種中文報刊和10 多種外文報刊。鴉片戰爭后,外國傳教士繼續創辦了不少宗教報刊。除《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外,著名的宗教報紙有: 1833年傳教士郭士立(郭實臘)在廣州創辦中文月刊《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 1853年英國傳教士麥都思在香港創辦《遐邇貫珍》, 1857年英國傳教士偉烈亞力在上海創辦中文報刊《六合叢談》, 1868年美國傳教士林樂知在上海創辦《中國教會新報》,后于1874年9月更名為《萬國公報》,等等。
宗教報刊的內容構成,首先是闡釋基督教教義, 其次是宣傳倫理道德,再次是介紹西方的科學文化知識及世界各國的人文、史地、時政,最后是刊載少量的新聞消息。這幾方面的內容,各報隨時代先后而有所側重。大體上,越早的報紙越側重宗教內容, 其余內容依次遞減,越到后期的報紙,宗教內容越來越少,而新聞消息的比重逐漸增加。
二、商業報紙的創辦與發展
商業報紙是以贏利為辦報主要目的的報紙。最早的一批中文商業報紙出現在19 世紀中期, 如1857年由孖剌報館創辦的《香港船頭貨價紙》, 1861 年由字林洋行在上海創辦的《上海新報》等。一些有影響力的中文商業報紙在19世紀后期開始形成, 如1872年英國商人美查等人在上海創立《申報》, 1882年由字林洋行在上海創辦的《滬報》(出至73 號改名《字林滬報》), 1893年由英國商人與中國商人張叔和等在上海合資創辦的中文日報《新聞報》。
《申報》、《新聞報》、《字林滬報》是中國商業報紙的典型。這幾家報紙在創辦時都有不同程度的外資背景,但辦報業務特別是編輯大權都歸國人之手,由國人主持筆政。在后來的發展過程中,《申報》、《新聞報》都歸國人所有,成為完全意義上的國人主辦的報紙。
早期的商業報紙幾乎是商業信息的載體,《香港船頭貨價紙》只登行情物價、航運消息等內容。《上海新報》也將商業信息放在首要地位,廣告、船期、行情等商業信息占據了絕大多數版面。發展到以《申報》為代表的商業報紙階段,商業報紙則走向成熟,除了繼續注重商業信息而外,《申報》在內容上形成了嶄新的特點:首先是重視新聞報道。
一方面是重視獵奇性、趣味性強的社會新聞。如公開征集志怪述異的社會新聞,曾就楊乃武與小白菜和楊月樓案進行連續報道。另一方面是重視對重大事件的報道,如日本侵臺、中法戰爭等都派人赴現場采訪,搶發獨家新聞,還利用電報傳送新聞。其次是重視報紙言論。《申報》認為要達到贏利目的,必要時也須仗義執言,并且強調言論要有益于國計民生,因而每天均有一論說置于頭版,曾發表過談吸鴉片、聚賭、纏足之害的論說,主張禁娼的論說,宣傳修鐵路、開礦藏等“富國之策”的論說。
再次是注重文學副刊。在《申報》之前,報紙偶爾刊登一些舊體詩詞和寓言之類的作品。《申報》則公開征求和逐日刊登“騷人韻士”的“短什長篇”與“竹枝詞及長歌紀事之類”,且日漸綜合,開中國報紙副刊之先聲。這樣, 從《申報》開始,由新聞、言論、副刊和廣告四方面內容為組成要素的中國報紙模式就基本形成了。
三、政論報紙的創辦與發展
政論報紙是以評述時政、抒發政見為宗旨的報紙。中國政論報紙開始于1874年1月5日創刊于
香港的《循環日報》。《循環日報》以“強中以攘外, 諏遠以師長,變法以自強”為宗旨。王韜創辦《循環日報》,目的在于立言,即借報紙來宣傳變法自強的主張。因此,《循環日報》幾乎每天發表一篇政論, 首創一種以政論為靈魂的政論報紙,從此開啟了中國“辦報立言”的報紙傳統。
甲午戰爭以后,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創辦了一大批宣傳維新變法的政論報紙。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1895年8月17日創刊于北京的《萬國公報》,同年12月16日改名《中外紀聞》, 1896年1月12日創刊于上海的《強學報》, 1896年8月9日創刊于上海的《時務報》, 1897 年2 月22 日創刊于澳門的《知新報》, 1897 年10 月26 日創刊于天津的《國聞報》, 1898年3月7日創刊于長沙的《湘報》。這些報紙將“辦報立言”的宗旨發揮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政論報紙在維新變法時期成為中國報紙的主流。
作為中國政論報紙的肇始,《循環日報》雖以發表時政性言論而著名,但商品行情、航運信息及廣告占大多數版面,新聞及論說只占四分之一版強,在總體上還是一份商業經營型報紙。而維新派創辦的各種報紙則發揚光大“辦報立言”的傳統,以宣傳維新變法為中心來組織報紙的版面內容。維新派報紙創辦時間有先有后,出版發行有長有短,內容上亦各有側重。歸納起來,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內容:
其一, 時政論說。發表時政論說是維新派政論報紙的根本出發點和核心內容。闡述維新變法的思想觀念,宣傳“開學校”、“變科舉”的當務之急, 鼓吹“設議院”、“伸民權”的君主憲政,倡導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抨擊西方列強,呼吁御侮救亡,構成了時政論說的基本話題。
其二,西政西學。維新派政論報紙大量譯介了世界各國的興衰沿革、新政措施等西政情況,以及地理、交通、工業、貿易、外交、兵制等西學知識,以便為推進維新變法提供有效參照。
其三, 新聞報道。維新派所辦各報大部分是期刊,除少數幾家日報外,多數刊物登載的新聞不多,但也有選擇地刊載時政要聞、外交情況、“五洲近事”,特別是注意報道維新運動的進展,而且寓評論于新聞報道之中,利用新聞報道來發表政見,使新聞報道有效地配合維新變法的輿論動員。
四、機關報的創辦與發展
機關報是政黨、國家機構、社會團體主辦用以宣傳其政治主張、方針政策和思想觀念的報紙。1895 年,康有為在北京和上海分別組織京師強學會、上海強學會,并主辦《中外紀聞》、《強學報》作為兩學會的機關報。但習慣上,人們仍將其視為政論報紙,而主要把革命政黨所創辦的報紙視為機關報。1900 年1月25日,孫中山在香港創辦興中會的機關報《中國日報》,被稱為“中國革命的機關報之鼻祖”。
嗣后,機關報隨著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而紛紛登臺亮相:
1905年11月26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56會在日本東京創辦《民報》;
192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創辦《向導》;
1925年12月5日,國民黨在廣州創辦《政治周報》;
1927年3月22日,國民黨在武漢創辦《中央日報》;
1938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在武漢創辦《新華日報》;
194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據地延安創辦《解放日報》;
1948年6 月15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縣西坡創辦《人民日報》;
到1950年,全國絕大部分省(直轄市)都建立了當地的黨委機關報,許多地市級黨委機關報也紛紛成立。中共中央及各級黨委機關報組成的黨報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報業的主干。作為機關報主辦者的政黨、國家機構、社會團體具有不同的階級性,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機關報具有不同的階級性,但作為報紙種類,機關報又具有共同的一些特點。
機關報總是主辦者的代言人,具有十分明顯的政治性質。在報紙內容上,機關報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重視報刊言論。出于宣傳主辦機關的政治主張和開展對敵思想斗爭的需要,早期機關報的言論一般占整個報紙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在形式上則將政論報紙單調而冗長的“論說”發展為“社論”、“社說”、“時論”、“代論”、“來論”等多種多樣的評論形式,并且創造了“時評”(時事短評)和“編者按”這兩種嶄新的評論形式。
二是強化新聞報道。新聞類別日趨豐富,形成政治新聞、國際新聞、社會新聞、商業新聞、經濟新聞等門類。機關報的新聞報道在內容選擇上突出時政新聞,在報道策略上注重正面報道,從而使新聞報道服務于主辦者的中心工作。三是開辟文藝副刊。這是對商業報紙的借鑒,也是對政論報紙的超越。機關報的文藝副刊主要刊載隨筆、詩詞、戲曲、小品等,并注意保持較為嚴肅的格調與高雅的品位。
五、晚報的創辦與發展
晚報是每天下午或傍晚出版的綜合性城市報紙。20世紀20年代以后,中國晚報逐漸發展起來。1924年4月,《世界晚報》在北京創刊; 同年9 月, 《新天津晚報》在天津創刊; 1929 年4 月,《大美晚報》在上海創刊; 1932 年2 月,《大晚報》在上海創刊; 1936年8月,《華美晚報》在上海創刊; 1946年5 月,《新民報晚刊》在上海創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兩度出現創辦晚報的熱潮。第一次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其中以先后創辦的《羊城晚報》、《北京晚報》、《天津晚報》以及由《新民報晚刊》改名而來《新民晚報》四大晚報尤為著名。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全部晚報被迫停刊。第二次熱潮出現在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前期,不僅被停刊的晚報陸續復刊,而且又有一大批晚報先后創刊,在原有四大晚報繼續獨領風騷的同時,《揚子晚報》、《錢江晚報》、《深圳晚報》、《武漢晚報》迅速成長為引領晚報新風的“四小龍”。傳統晚報被視為日報(機關報)的補充,其內容呈現出不同于日報的風貌。
其一,新聞報道別開生面。及時報道當天國內外重大新聞,突出新聞的時效性;注重報道社會新聞、體育新聞、文化新聞、娛樂新聞,突出新聞的趣味性;大量采集、發布發生在市民身邊的新聞,突出新聞的接近性。
其二,信息服務貼近生活。提供有關日常生活的各種知識,開發有關日常生活的實用信息,為人們的生活、休息和娛樂服務,做讀者衣食住行的參謀。其三,文藝副刊格外突出。晚報的副刊不僅比日報擁有更多的版面與篇幅,而且比日報擁有更加豐富多彩的文藝內容與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20 世紀80、90年代崛起的以《揚子晚報》、《錢江晚報》、《深圳晚報》、《武漢晚報》為代表的新一代晚報在繼承傳統晚報優勢與特色的同時,對晚報重新進行定位,既保持晚報講究消遣娛樂的傳統優勢,又嫁接了機關報的優勢,熔晚報的短、廣、軟與日報的大、重、硬于一爐,使晚報逐漸成為全方位報道本地和埠外新聞的綜合性報紙。
六、專業報、行業報的創辦與發展
專業報是指報道某方面專門性業務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報紙;行業報是指由社會行業組織主辦并直接為本行業服務的報紙。由于社會行業組織的業務活動通常是專門性業務活動,所以專業報與行業報在中國是兩個可以相互替換的概念。就其內涵而言,行業報帶有十分明顯的計劃經濟色彩,往往由國務院各部委按照行業機關報的模式創辦,并直接服務于本部委的業務工作。專業報則強調社會生活領域的專業性,強調為廣泛的有專業性資訊需要的讀者服務,突破了行業限制,具有較強的市經濟色彩。
中國專業報、行業報肇始于1931年8月在江西瑞金創刊的《健康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 專業報、行業報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先后創辦了《人民鐵道報》、《人民郵電報》、《中國廣播報》、《中國體育報》等13家報紙。
1977年以來,專業報迅速發展,至1985年,全國已有專業性報紙1600多家, 約占當時全國報紙總數的70%以上。鐵路、交通、石油、冶金、煤碳、機械、電子、化工、農業、林業、科技等部門主辦的行業報紙開始形成系列。90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大批高度市場化的專業報先后崛起。如《足球報》、《精品購物指南》、《證券時報》、《中國證券報》、《經濟觀察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使專業報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相對于綜合性報紙在內容上包羅萬象而言,專業報、行業報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專業性方面。
大體上,專業報、行業報立足于本專業、本行業,面向全社會,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宣傳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有關本專業、本行業的方針、政策、法令、法規,二是報道本專業、本行業范圍內的當前動態、最新成就和現實問題,三是普及專業知識,提供與本專業、本行業發展有關的各種信息。
七、都市報的創辦與發展
都市報是綜合性城市日報。20世紀90年代中期,晚報越辦越多,新聞出版署認為同一城市不宜辦兩張晚報,就將后來一些省委機關報申辦的城市報紙批準為“都市報”。
1995年1月1日,《華西都市報》在成都正式創刊。從此,都市報在全國各地紛紛涌現,如貴陽的《貴州都市報》、武漢的《楚天都市報》、廣州的《南方都市報》、福州的《海峽都市報》、南昌的《江南都市報》、長沙的《三湘都市報》、石家莊的《燕趙都市報》、烏魯木齊的《新疆都市報》等, 還有出現了一批未冠以“都市報”之名的都市報,如成都的《成都商報》、西安的《華商報》、鄭州的《大河報》、長沙的《瀟湘晨報》等,從而共同形成了90年代中后期的都市報熱潮。
都市報既不是機關報,也不是晚報,而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一種新型報紙,一般創辦于中心城市,以核心市區的各階層市民為讀者對象,以報道都市生活為特色,被稱為市民生活報。早期都市報的內容呈現出鮮明的特點:從市民角度選擇和報道新聞,使新聞大眾化、通俗化和實用化;積極干預生活,強化批評報道,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報道各種專業性的新聞資訊,滿足人們多方面的信息需要;注重策劃活動, 吸引讀者參與,并以之作為新聞報道的內容。
1999 年以后,《華西都市報》、《南方都市報》等發展良好的都市報開始第二次“創業”,力求辦成主流報紙, 強調在做好社會新聞、文化新聞、體育新聞的同時要 做好時政新聞、經濟報道、新聞評論等方面內容,努力提升都市報的社會影響力。
八、余論
以上的敘述是從中國報紙發展的歷時性著眼的,而且,這樣一種劃分主要是依據人們對新聞傳播業的歷史認知傳統。因此,上述劃分并沒有嚴格遵守同一標準。譬如,宗教報紙、政論報紙主要是從內容著眼,商業報紙主要是從經營著眼,機關報主要是辦報宗旨著眼,晚報是從出報時間著眼,等等。不過,這樣一種本著歷史認知傳統而劃分出來的報紙類型或形態,到目前為仍然是十分方便而且有效的一種分類方法。如果從共時性上考察,不難發現這樣兩個現象:
其一,有的報紙類型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結束了其歷史使命,譬如宗教報紙、政論報紙。當然,一種報紙形態的結束并非意味著其新聞體裁與報紙精神的終結,某些新聞體裁與報紙精神可能在新的報紙形態中得到發揚光大,譬如政論報紙的政論傳統在機關報中就獲得了新的發展。
其二,處在同一社會歷史條件下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報紙,在相互競爭的過程中往往彼此借鑒,相互學習,從而使報紙類型或形態的區分只具有相對意義。
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機關報、晚報、都市報幾個報種之間的取長補短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到了新世紀更是加快了相互吸取的步伐。正是在這種相互借鑒與吸取的過程中,各種報紙類型或形態才獲得了新的歷史發展,開拓出新的報紙天地。
報紙登報方式:
1.打開登報易網站首頁、選擇-報紙列表-下拉選擇報紙;
2.選擇要刊登的登報模版(注意登報的截稿時間);
3.填寫好登報內容、完成訂單。
登報電話
登報全國電話:400-887-5559
登報服務電話:18513487028(微信同號)
登報服務電話:15313893997(微信同號)
登報服務電話:15313350053(微信同號)
登報報紙推薦刊登
推薦刊登:國家級報紙(全國發行|全國通用)
北京地區推薦刊登:市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天津地區推薦刊登:國家級報紙;市級報紙較貴
上海地區推薦刊登:市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重慶地區推薦刊登:市級報紙;兼容國家級報紙
深圳地區推薦刊登:市級報紙;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黑龍江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吉林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遼寧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河北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容國家級報紙
山西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內蒙古自治區各盟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河南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山東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陜西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甘肅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江蘇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浙江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安徽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湖北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湖南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四川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福建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江西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廣東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廣西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貴州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云南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海南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青海省地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寧夏回族自治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西藏自治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市縣推薦刊登:省級報紙;國家級報紙
香港行政區推薦刊登:行政區級報紙
澳門行政區推薦刊登:行政區級報紙
|